近年来,余杭区严格执行民政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司法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克服虚化的形式文本问题为重点围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后称“两约”)合法性、时代性、约束力展开实质性探索,形成具有推广性的“两约”建设余杭样本,体现为注重顶层设计、强调规范操作;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基础秩序建构功能;“德法利”并济、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等特点。目前,全区20个镇街全面推行“两约”主题活动,“两约”修订率达100%,居民知晓率100%,“两约”执行评判机制逐渐形成。通过两约建设,营造“我制定、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做到“以百分之百参与率换取百分之百遵守率”,努力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一、持群众标准,修订和完善两约
一是依法制规,加强修订规范度。各村社党组织与多元主体协同成立两约起草工作组,邀请省厅领导、专家开展区级两约工作培训会,确定对口部门业务联系人,对全区各村社负责人进行业务指导。协助司法部门对两约制订主体、实施、内容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建立两约公布前报送镇街备案审查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制定、修订和执行工作的补充通知》。二是“三个坚持”,提高修订契合度。坚持围绕治理难点开展修订,既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倡导什么”、“摒弃什么”,又规定“违反后怎么办”,真正达到规范和约束行为的目的。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修订,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两约,将上级要求有效转化为居民自觉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制定符合当地风俗民情的有效公约。黄湖镇青山村充分利用青山祠堂商议族内重要事务、重要决定的特殊性质创立“青山祠评”两约民间评判机制。三是充分调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党建引领+群众主导,规范完善“两约”制订、修订、施行规则,确保“两约”建设总体方向正确性和向心力;完善村(居)民民主协商机制,依规征集修订“两约”内容,确保“两约”建设内容更具合理性。权威发起+乡贤助力,厘清“两约”发起主体,由村社权威人物发起,让两约发起具有信服力。用乡贤文化涵育文明乡风,借助乡贤以居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参与协助村(居)委会解决居民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村社牵头+多方参与,由村社牵头开展两约制订、修订,并在小组层面、网格层面、村社层面,搭建自下而上的民情恳谈会、评议会等议事协商平台,反复征求意见,最后召开村居民会议通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统筹兼顾制定党员考核机制。
二、多措施并举,提高两约知晓率
一是打造两约阵地。塘栖镇河西埭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过去闲置、脏乱差的场地建为《村规民约》主题公园,并将《村规民约》修订过程、五大家园篇章等内容进行展示。主题公园既是村民茶余饭后休息娱乐场地,也是《村规民约》宣传有力阵地。二是丰富展示形式。良渚文化村社区将公约内容编制为快板、民谣、三句半、顺口溜、广场舞等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塘栖镇华城社区制作漫画版居民公约年历、河西埭村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杯、南苑街道文仪社区印制宣传围裙、星桥街道五云社区制作扇子等。三是开展主题活动。黄湖镇在全镇中小学生及家庭中开展“大手拉小手 村规我参与”读写晒评主题活动。即村规议一议、村规读一读、村规写一写、村规晒一晒、村规评一评。塘栖镇河西埭村举办村规民约主题晚会。南苑街道办事处举办“我倡导我承诺 我践行”居民公约演讲比赛,从言谈举止、邻里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阐述对居民公约的理解,实现辖区居民文明公约宣传教育全覆盖。至6月底,两约主题活动已参与7000余人次。
三、德法利并济,强化两约执行力
一是依靠道德舆论。依靠道德舆论场。塘栖镇河西埭村设有红黑榜,对带头履约者进行表扬,把违反“两约”且拒不改正的村民挂到黑榜,形成舆论压力。二是成立监督组织。南苑街道高地社区党委以“板凳评议团”进行监督,黄湖镇青山村试行探索开展“青山祠评”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评价机制。三依靠法律手段。如妨碍村容貌,乱搭乱建,构成违章建筑的,移交执法部门进行处理。四是依靠奖惩机制。径山镇径山村规定对乱倒建筑垃圾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垃圾清运费;乱砍滥伐林木的,要补种一定数量的树苗或者上交一定数额的育林费。塘栖镇三星村规定对违反“两约”者取消入党资格、取消助学资格。径山镇小古城村则用奖励方式,每年设立执行实施村规民约专项奖励经费5万元;余杭街道部分社区探索尝试积分制、先进评选否决等办法推动解决社区乱停车、养宠物、群租等问题。
四、创六约模式,构筑两约长效化
在工作推进中,余杭区形成村事约定、定责约执、村事约议、民风约规、民情约系、民生约促“六约工作法”,完善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一是村事“约”定。即结合本村村情,制定了村规民约,从遵纪守法、倡树新风、团结邻里、孝敬父母等方面对村民行为习惯进行约定,同时对奖励和惩罚做相应的约定。二是村事“约”评。即用村规民约、道德评议育人,成立评判团,对模范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给予表扬奖励,对违反规定的村民予以批评和黑榜公布。三是村事“约”议。即提倡用议事协商办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规范协商制度,对涉及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村民意见较为集中的热点问题等事宜,通过议事协商的形式,进行解决。四是民风“约”规。即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村风民风,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导向,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精神生活品质。五是民情“约”系。即充分了解民情,全心全意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定期的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爱心帮扶,不断解决困难年人、困难家庭、残疾人等帮扶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六是民生“约”促。即从实际出发,将村规民约作为有效的软抓手,完善一系列硬件设施建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实现跨越。
余杭区通过推进“两约”建设工作,践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的基层群众民主协商精神;探索破除城乡“过密——过疏”问题的良方,促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实现群众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降低治理成本。两约建设为基层善治奠定了良好的治理基础和载体。
2441724-9802-17-他人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