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三点发力 织密养老服务“三张网”
发布日期:2020-08-05 字号:[ ]浏览次数:

姚晓杰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民政局精准发力,织密养老服务“三张网”,高质量推进“幸福颐养标杆区”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老年人助餐点172个、示范型老年食堂19个,创建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镇1个,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在固本强基上发力,织密养老服务设施网

建设“1+10+N”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即1个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示范型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N个村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学选址,已建成示范型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补齐短板,针对村级日间照料中心功能室被挤占挪用、设施设备破损不全、管理服务较为滞后的现象,2019年集中开展了功能室清理、设施设备添置、社会化运行三大专项行动,共收回活动室35间,投入115万元添置设施设备,社会化运营率达到100%。

开展“养老产业招引及福利设施改造提升”行动,打造医康养共同体。投资3.8亿元建设水晶晶颐养中心,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健康养老、智慧养老为一体,让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制订实施《南浔区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南浔镇、练市镇福利中心开辟了失智失能照护专区,双林镇、旧馆镇、善琏镇福利中心引入民营养老企业提升护理能力,千金镇福利中心在异地新建医养结合型护理院。引导养老与健康、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本土培育和对外招引,拥有2-3家连锁品牌的养老服务企业,以此推动全区养老服务管理水平。

探索多元化老年助餐模式,老年食堂竞相绽放。将日均就餐20名以上的照料中心助餐点改造提升为示范型老年食堂,经市场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建立了示范型老年食堂运营和补助机制,区财政对每家老年食堂每年补助3万-7万元,镇财政1∶1配套。通过政府补贴一点、自己掏一点,慈善再捐赠一点,大部分老人只出3-5元就能在家门口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餐。同时,推出智慧化就餐服务,实行智能打卡结算。探索建立邻里互帮、老人自治、活动积分等制度,发动慈善组织力量,开展爱心餐捐助活动。

在提质增效上发力,铺开养老服务智慧网

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搭建一个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全部纳入平台,统一管理、集中服务,实现呼叫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监控中心、云服务中心等多位一体,通过大屏实时呈现呼叫数据、基础数据、监管数据、评估数据等,达到一个平台全管理、一组数据全掌控、一张地图全展示、一个系统全监控的效能。

结合南浔镇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镇创建,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智慧居家照料中心”“智慧老年食堂”等,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拓展远程提醒、动态监测、自动报警和自动记录等智能化养老服务功能。同时,推出远程看护、健康管理、安全防护等智能化服务,力争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乡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智慧化管理率均达到100%。 推出一批智能助行器等智慧养老产品,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开通高端养老设备在城乡社区和家庭的租赁服务。

在内聚外联上发力,织就养老服务保障网

研究制订了《幸福南浔·夕阳红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养老设施提升、智慧养老数字化、康养项目招引、医养结合推进、人才队伍培养、惠民服务精准、运行模式优化、养老联盟一体化”八大工程,涉及资金2.5亿元。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出台《南浔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工作规范》,从助餐助浴、康复护理、托养照料、心理疏导等方面设定了配置标准,鼓励各站点发挥优势,完善基础功能,推出个性化服务。

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支持力度,近三年来,省、市、区共支出约1.4亿元用于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区级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占比达到65%。区财政1∶1配套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经费,各镇政府全力支持并兜底养老项目所需资金。为规范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镇以奖代补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养老机构改造提升设施补助办法》等,确保资金使用有据可依。

与各部门通力协作,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保障养老服务各项工作衔接有序、管理高效。建立了安全生产联合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大联检。区、镇、村三级联动,联合纪委监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了“3+X”资金监管机制,让养老服务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厨房革命联合备案机制、养老护理员联合培训机制、养老项目联合验收机制、养老设施供地联盟机制,构建需求评估、服务供给、制度保障、政策支撑、安全监管等“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