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64280/2024-00105 | 成文日期: | 2024-06-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湖民提函〔2024〕15号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民政局 |
冯玲莉、黄桂众、贺韧、程玉琴、许建红、冯云、王芳:
你们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85号提案已收悉。按照市政协要求,将第285-1号提案、第285-2号提案、第285-3号提案、第285-4号提案、第285-5号提案、第285-6号提案、第285-7号提案合并为第285号提案交由我局并案办理。提案围绕我市养老服务现状出发,提出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数智化不够高、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不够好、服务队伍素质不够高、医养结合不够密切、农村养老服务仍有短板等问题,非常深入和准确。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举措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跟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工作不谋而合,我们深受启发,在此向几位委员表示感谢。围绕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结合我市实际,综合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单位的会办意见,我们认真分析了当前工作情况,谋划了下步工作举措,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成效
近年来,湖州市养老服务工作按照“保基本、促均衡、强供给、优服务”的思路,服务重点从兜底为主转向兜底保障与多元普惠并重,体系建设由发展型向共富型提升。全市现有运营养老机构84家、床位13529个,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64.99%;建成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47家、镇街示范型服务中心88家(配备率达117%)、村社标准型照料中心1044家;为2万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开展上门服务。湖州市先后获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等3个“国字号”试点,中央补助资金3600万。
(一)政策先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四梁八柱。一是锚定主线,重视规划引领。出台《湖州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全面建成机构养老服务专业、社区综合照护可及、居家需求支持有力、机构社区居家统筹协调、医养康养高效衔接的养老服务工作体系的主要目标。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发布《湖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叠加定期体检等4项湖州特色基本养老服务。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迭代《湖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标准》,优化全市养老设施布局,推进中心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多方助力,确保执行有力。市财政局联合市民政局开展居家养老财政体系研究,成果入选市共同富裕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市卫健委依托义诊活动,广泛开展《湖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宣传,建成安宁疗护病区5个、病床173张以及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家。市人社局会同民政部门开展50周岁以上护理员免费培训。市建设局结合城市更新、未来社区建设,合理布局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落实选址4个。三是联动统筹,特色成效明显。压茬推进,落实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一批特色成果和典型案例。吴兴区率先全省推开“长护险”,人群覆盖超过省定目标3.5倍,获张雁云副省长批示肯定。南浔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居家养老工作,助餐工作登上《中国报道》、《中国民政》。德清县结合现代社区建设,探索“五社联动”的社区养老共同体新模式,有关成果得到王文序副省长肯定。南太湖新区开展医养康养融合机制试点,全市首个可持续照料养老服务社区开业运营(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二)整合资源,确保养老服务设施高效运行。一是以社区提升“居家养老”便捷性。首创区域综合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区县—镇街—村社三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面成型。2023年起实施的《湖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对新建小区和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作了明确规定。着眼解决老旧小区养老用房难题,启动实施已建住宅小区养老用房三年达标行动。注重设施提档升级,围绕规模布局、功能设施、安全设施、数字化设施等5方面57项评分标准和18条一票否决项,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1A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占比86%。建立低收入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常态机制,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家庭2856户。二是以机构提升“医养融合”可及性。出台《湖州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中心运营招标机制,支持各区县通过公开招投标等分片区择优确定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全域推开的长期护理保险立足困难老人实际,实现入住机构全员兜底。老年人意外险促康养直赔改革入选省委“七张问题清单”整改示范案例总榜和市改革突破奖银奖。2023年新增医养结合专业照护床位2811张,有效缓解中心城高品质养老床位短缺。探索推进“六床联动”(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医疗病床+医疗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病床),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浙里康养”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南浔区全国首创“红绿双键”,打破基础服务和医疗服务界限。三是以农村提升“城乡均衡”普惠性。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全域整治等重大项目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安吉县创新美丽山村“民宿带养老”新模式,试点建成孝丰镇白杨村幸福公寓,得到省委省政府重大理论支撑课题调研组高度肯定。长兴县创新开展农村区域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重力解决农村老年人助浴、助餐、助餐、日托等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打造农村区域型养老服务中心62家,实现了“东西南北中”多点位布局。
(三)多措并举,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支撑。一是多渠道扩大队伍规模强基础。率先探索养老护理员定向委托培养机制,并为从事一年以上养老护理专业的委培生报销学费,累计培养94人、报销学费100余万元。近三年定向委培毕业生养老服务机构入职率从65%增长到73%。对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的大、中专(高职)毕业生且入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满五年的,给予3至5万元一次性奖励。设置人才专项资金,将养老护理人才纳入大学生购房、安家和就业补贴体系,最高可补贴10.5万元。二是多层次提升专业技能树形象。全域推开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护理人员考证免费培训,参与免费培训并考取证书达540人;推广“口试”考证方式,考试通过率同比提高60%。全省首创机构培训班、精英专修班、竞赛集训班和师资培育班“四班共推”模式。建立精英竞技队和人才库,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严把候选资格关,通过筛选推荐、比赛选拔、调整补充等程序,将技能专修班结业成果与人才库挂钩,实行定期动态考核调整机制,实现人才库竞技队“能进能退”,选拔队员35名。2023年,湖州2人荣获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竞赛优胜奖。三是多途径强化激励褒扬增信心。在《湖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通过地方立法设置专门条款6项强化养老护理员的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纳入立法保障。联合财政部门出台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按不同等级给予每月200至1200元补贴,标准居全省首档。鼓励养老机构完善岗位工资晋升和高薪留人机制,养老机构新进人员薪资待遇最高每月由2020年的8100元增长到1.1万元。2022年,养老护理员首次入选“最美湖州人”。全市累计入选省、市“青年工匠”培养对象3人次,获评浙江省“十佳养老护理员”“优秀护理员”等9人次,授予优秀养老护理员“劳动模范”等称号50人次。
(四)数字赋能,推动养老服务“智慧+”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以需定供”的供给侧改革。开发全省首个以需求定供给的数字化养老服务支持系统,打造“综合养老需求分析模型”,做精老年人个体与群体画像。通过开展探访关爱与信息采集相结合、数据分析与人工收集相结合的常态化需求排摸,梳理一批刚性高频需求。针对助餐、助浴、助医、助行等7类高频需求开展针对性上门服务,试点推出“助浴快车”、“一键帮助”、无障碍福祉车、商超物资代购代送等服务。积极推开“一键通”“点单式”“红绿双键”等个性定制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重塑“一床一码”福利精准直达。创新床位智能选、费用智能测、服务智能评、补助智能算等应用场景,首创“我要选”“帮我选”可选服务模式,帮助老年人便捷找机构和机构精准找老人。福利精准直达应用入选全省“一本账”试点,在吴兴区3家机构、300位老年人试点应用,配套出台九条新政,机构入住率、服务便捷度、政策引导力三类成效逐步显现。三是开拓“物联网+互联网”养老应用。为镇街级、村社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终端,实现智慧助餐、健康支持、无感监测等场景功能,实施数字监管和精准补助,常态治理运行绩效。打造“智慧服务、智慧照护、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五位一体的智慧养老院5家,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体贴、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机构养老服务。落实资金保障,给予每家智慧养老院50万元,每个智能终端5万元的财政补助。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标共同富裕,完善制度体系。完善“立法、规划、政策、标准”四位一体制度体系。加强刚性支撑。做实做细空间规划,有效改善设施布局。出台综合性政策,提升要素保障水平。修订地方标准,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二是着眼城乡差距,补强服务短板。在完善农村养老设施布局、制度设计上持续发力。依托通过优化网点布设,缩小农村养老服务半径;通过互助养老试点,探索解决农村养老服务缺口;通过推广数字化无感服务,打通农村老人“数字鸿沟”。
三是聚焦人才培育,提升服务效能。培育经营管理、护理服务、能力评估“三支队伍”,创办全市首家以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为重点的高级职业院校(湖州职业健康学院),构建大专(高职)—中专—普工的全方位职业教育体系。壮大专职居家养老护理队伍,完善供需中介服务,淘汰一批、稳固一批、提升一批,缓解机构“用工荒”。
四是探索多元共建,带动产业发展。分类分层,发展适合城乡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养老新兴产业,扩大养老服务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细化服务内容,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化运作。设立养老服务公益项目,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养老服务“入壳孵化”,以项目化运作助推养老服务稳定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积极组织养老产业向上争取支持。
五是注重特色品牌,打造标志成果。对标“浙里康养”,打造一批具有湖州辨识度的特色品牌。完善“以需定供”的养老服务智能决策大脑;细化“家庭—社区—机构—医院”无缝转接的全周期认知障碍服务管理机制;构建可抵达每个村(社区)有需求必有响应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提供以促进伤病康复为重点“有治疗才赔付”的老年人意外险3.0版。
最后感谢您对老年人的关心与帮助,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我市养老服务工作,谢谢。
(联系处室:养老服务处,联系人:严芸,联系电话:15967207984)
湖州市民政局
2024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