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政》杂志今年4月下刊刊登了部分地区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今天荐读的分别为:浙江桐庐聚焦智慧助餐立体化实践,破解老年助餐难题;安徽庐江线上线下联动,扎实推进新增低保督导工作;江西安远纵深推进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山东烟台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山东菏泽牡丹区构建“幸福食光·颐养万家”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办好为老“食事”。
浙江桐庐:聚焦智慧助餐立体化实践
破解老年助餐难题
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围绕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多样化需求,以“家门口的一餐热饭”为抓手,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服务品牌。一是统筹完善助餐服务网络。推行1个“中心厨房”餐饮加工中心,集中采购和制作餐食,配套“N”个助餐点,扩大服务半径,同时在山区试点“无人机+中央厨房”配送模式。二是打造多元参与运营模式。探索实行“政府补一点、社会助一点、子女充一点、老人掏一点、菜园种一点”的多元助餐机制,引导社会共建邻里食堂。三是挖掘老年食堂增值服务潜力。积极拓展“老年食堂+”增值服务,如休闲、烘焙、微超等功能,丰富经营业态,把“小餐桌”打造成“幸福家”。(桐庐县民政局 雷启迪)
安徽庐江:线上线下联动
扎实推进新增低保督导工作
为确保新增低保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开展,切实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安徽省庐江县创新工作模式,全方位开展新增低保督导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精准性与规范性。一是线上严审档案,筑牢数据根基。利用合肥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对镇(街道、台创园)新增低保档案进行全覆盖细致审核。二是线下实地走访,精准核实情况。成立督导小组,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随机抽取新增低保申请家庭进行走访。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提升救助水平。及时梳理汇总线上线下督导结果,将督导结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评估体系,激励镇(街道、台创园)不断提升低保工作质量。(庐江县民政局 方嘉)
江西安远:纵深推进社会救助工作
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安远县积极探索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聚焦“简、新、优”三个方面,让社会救助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简化流程,让社会救助“路”更近。将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并在乡镇一级成立审核确认委员会,把低保审核确认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18个工作日。二是创新方式,让社会救助“策”更活。依托“数字民政”信息化平台,将农业农村部门“三类人员”以及其他潜在困难群众纳入监测,并建立与残联、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三是优化服务,让社会救助“情”更浓。积极探索建立低收入人口“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为有需求的低收入人口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关怀等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安远县民政局 孙娟丽 钟凡)
山东烟台: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全力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以地名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地名命名彰显文化底蕴,解决“有地无名”。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乡村道路命名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市)在命名过程中,结合辖区村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增强群众参与度,集思广益命名地名。二是地名设置标志实现“有名有标”。引入社会力量实施“善行乡途”慈善项目,助力乡村地名标志设置,今年年内将新设置各类路牌7000余块。三是加强地名采集上图,确保“有名显名”。依托“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小程序,以民政地名工作人员为主体,借助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采集上图工作。四是探索“地名+”模式,助力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地名信息服务与寄递服务下乡、农村电商建设等的深度融合,形成“地名+”高质量成果,持续打造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样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烟台市民政局 刘健 于海涛)
山东菏泽牡丹区:
构建“幸福食光·颐养万家”
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聚焦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创新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益运营新模式。一是资源整合零成本运营。区政府统筹盘活存量资产在南城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由政府无偿提供优质场地,按照政府免租、市场化运营、公益助老的方式,引入专业机构投资建成现代化社区大食堂,设置中央厨房、适老化就餐区等功能区。二是精准施策分层次补贴。实行“长者食堂+街坊食堂”共用模式,建立阶梯式助餐补贴机制,即60至79岁老年人、残疾人享半价套餐或每日10元餐补;8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就餐或享每日20元餐补。三是品质保障全链条监管。建立“供销基地直供+明厨亮灶+社会监督”三重保障机制,与牡丹供销基地建立“田间到餐桌”直供体系,32个监控点位全流程公开后厨操作,组建“银发监督团”定期抽检,坚决杜绝预制菜。(菏泽市牡丹区民政局)
4042160-9802-17-他人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