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浙江政务服务网 浙江省民政厅 中国湖州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单一罗马化是世界地名拼写的国际化标准——关于中国地名拼写问题的释疑
发布日期:2013-04-03 字号:[ ]

     时至今日,国际化已成为大中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国际交往时,英语是相对通用的语言,于是便有一种呼声提出: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人名,没有跟上国际化的潮流,应当用英文注音。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必须认识到单一罗马化是世界地名拼写的国际化标准,而汉语拼音拼写就是中国地名拼写的单一罗马化。

    一、五花八门的地名拼写是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00个民族,近3000种语言,文字更是多种多样。由此产生的五花八门的地名拼写容易让人混乱,如不实行地名标准化处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将存在巨大的障碍。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制定世界范围内的统一规则。这样,就产生了地名国际标准化的需求。

    二、联合国成立专门机构推进地名拼写国际标准化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认识到地名国际标准化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并决定成立专门的机构加以推进。1960年6月,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常设地名专家委员会”,1967年更名为“联合国特设地名专家组”,1972年,联合国第二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最终命名为“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地名专家组是研究世界地名标准化的专家联盟,其成员由各国政府派遣的地名专家组成,设主席、副主席,下设各语言分部和若干工作组,我国属于中国语言分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地名标准化会议)一般每五年举行一次。自1967年9月,第一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以来,至今已召开了九届会议。台湾国民党当局以中国名义参加了第一届会议,第二届会议即被逐出。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第三届及以后的各届会议。

    三、单一罗马化是实现地名国际标准化的主要途径

    世界上的语言就文字的拼写形式来说,可大致分为五类:一是罗马字母(也称为拉丁字母)类,包括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二是阿拉伯字母类,包括阿拉伯文、阿富汗文、波斯文等;三是斯拉夫字母类,包括俄文、南斯拉夫文和保加利亚文等;四是民族字母类,包括希腊文、缅文、藏文等;五是形意文字类,包括汉文、日文等。联合国地名专家进一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前三种拼音文字,尤以采用罗马字母的为多。根据这一分析,1967年第一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地名的国际标准化采用单一罗马字母拼写法,即一个地名只用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称为“单一罗马化”。据此规定,使用罗马字母文种的国家只要国内地名实现了标准化,其他国家照用即可;使用非罗马字母的国家,要按照科学的原则提出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法,经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后,作为国际标准。这样在国际交往中,大家对某一地名就有了共同的识别标准。

    四、我国地名拼写方法的演变

    所谓地名拼写,简单地说就是用字母拼写地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地名对外使用时罗马字母拼写十分混乱,大多是外国人出于各自的使用需要,根据他们的语言习惯确定的拼写形式。其中,“威妥玛式”是英文拼写中国地名时较为常用的形式。它是英国人威妥玛19世纪中期在华担任外交官时拟定的一套汉字拼音方案,后逐步成为英文拼写中国地名人名等专名的通用拼法。“邮政式”是过去邮政系统采用的一种拼法。它基本上采用了“威妥玛式”的拼写形式,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些地方音拼写。其他国家,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罗马字母类的国家,都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拼写方法。因此,同一个中国地名在不同的罗马字母语种里拼法皆不相同。这种混乱现象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间的科学、文化、经济交流都很不利。

    1958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并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为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标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77年8月,第三届联合国地名专家标准化会议召开,我国政府首次派代表团参加,在会议发言中全面阐述了我国政府对地名标准化问题的原则立场,向大会提交了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的决议草案,获得大会通过。此次会议共通过了27项决议,其中第8项决议明确指出:“会议认识到《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法定的罗马化字母拼写方案,中国已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注意到《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用于中国地名的罗马化字母拼写是最合适的,中国已出版了汉语拼音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汉英对照)等资料,《汉语拼音方案》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考虑到在国际上通过一个适当的过渡时期,普遍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是完全可能的,建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从而否定了台湾代表在第一届会议上提出的采用“威妥玛—翟理斯”式标注的主张。1978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总局、外交部和中国地名委员会《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外交部、新华社通告国内外,从1979年1月1日起施行这项规定。从此,《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成为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规范,百余年来各种旧拼法造成的中国地名在罗马拼写方面存在的混乱现象得以清除,中国地名拼写进入了统一的、科学的国际化新时代。

    1984年12月,中国地名委员会与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总局联合颁布《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区部分)》,进一步完善了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规定。此后,民政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上地名书写标准化的通知》、《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外文拼写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大力推进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标准化。

    在地名标志方面,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地名标牌城市》国家标准,2008年国家质监总局颁布了修订后的《地名标志》国家标准。2008年以来,南京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规范全市公共场所标志英文译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规定了“地名标志上的罗马字母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国际标准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采用外文拼写”。江苏省地方标准《公共场所标志英文译写规范》(DB32/T 1446.1-2009)第2部分也以南京市的道路名称为例,具体规定了地名汉语拼音拼写的形式。

    综上所述,按现行的国家有关规定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就是国际规范,也是我们在地名拼写上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唯一选择。目前,南京正在为举办青奥会和亚青会两大国际赛事进行全面准备,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更应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古都新貌。“地名是外地人的眼,本地人的脸”,在各国运动员和友人来到南京的时候,切不可丢掉我们自己已经成熟的国际规范做法,而盲从他人,否则将会贻笑大方,不仅成为举办国际化赛事的败笔,也有违国家法规,更与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背道而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